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餐餐都吃飽,一樣「飽瘦」

你還在痛苦的挨餓減肥嗎? 本文要告訴你,如何在每餐都吃飽的情況下, 一樣能成功「飽瘦」!

Q:少吃,就能瘦?
A:導致新陳代謝下降的禍首


很多人都以為「減肥」就是「少吃」,怎麼可能在 「餐餐吃飽」 的情況下,還能減肥成功呢?

先來談談「少吃」減肥, 一些人為了減肥不吃晚餐,或一天吃兩餐,甚至還有聽過一天只吃一餐的,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做法。 因為減肥要減掉的是「肥肉」,而不是「肌肉。你可能不知道,你千方百計、痛苦萬分地挨餓,脂肪很可能還原封不動的在你體內享受,因為你減掉的全是肌肉!

飢餓感出現時,就是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如果你不吃,身體會優先從肌肉中抽取肝醣來作為應急之用,導致肌肉品質下降,就會出現一種很可怕的現象: 基礎代謝率(BMR)降低。

很多人都有一樣的問題,就是以前吃很多都不會胖,現在吃一點點肚子就跑出來了。要知道所有中年發福、老年發福的罪魁禍首就是基礎代謝率下降,我們從25歲後開始,基礎代謝率會每年逐漸往下降,只有一種提升基礎代謝率的可能性,就是「練肌肉」!肌肉量的提高等同基礎代謝率的提高。所以不管男女老少,避免挨餓減肥,好好保護與提升我們的肌肉量是至關重要的。

Q:挨餓減肥?
A:種下厭食或暴食的禍根


針對基因遺傳的醫學研究, 經常挨餓會讓身體更傾向囤積脂肪,因為身體經常接受到「今天得挨餓」的訊號下,身體處於很沒有安全感的狀態, 只要有一點點食物進來,就會盡可能的分配轉化為脂肪囤積起來,以便在下次又要挨餓時再使用。相反的,如果每一餐都有足夠的營養,身體很有安全感,就不會啟動這種危機模式,反而不容易囤積脂肪。

此外,飢餓感會誘發壓力荷爾蒙(可體松)的產生,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與導致血清素下降,這種情況下你會情不自禁地、難以自拔地的去吃甜食, 如果長期與飢餓感對抗,甚至會導致厭食症或暴食症等兩種極端的後果。

Q:脂肪燃燒的關鍵?
A:增加產熱效應


要成功的且不復胖的健康減肥,矛頭一定要對準體脂!而燃燒脂肪的關鍵就是增加產熱效應,身體產熱效應除了最主要的「基礎代謝率」會消耗熱量外,還包括了飲食產熱效應、運動產熱效應、非運動型生熱作用(是指因寒冷、過熱因為要調整體溫,而產生的非自主性運動)等,只有「熱」才能燃燒脂肪,脂肪最怕的也只有「熱」。

何謂飲食產熱效應?就是指食物在身體消化、吸收、代謝、排出等整個過程需要耗費的熱量,所以少量多餐絕對是更大程度的刺激飲食產熱效應的方式,在吃下相同份量的卡路里情況下,一天吃6-8餐比起一天3餐能讓身體額外消耗200-300卡,而且少份量的進食會讓大部份的食物作為能量燃燒應用,而非囤積成脂肪。

食物的種類中,以蛋白質的產熱效能最高,約占所攝取量的25%-30%,也就是說吃下100卡的蛋白質有70-75卡會被人體吸收利用,而碳水化合物只有6%-8%,脂肪2%-3%。因此就飲食產熱效應而言,吃蛋白質是最不容易胖,而脂肪是最容易發胖的食物。建議在減肥過程中的每日的熱量攝取中,可以提高蛋白質的攝取至總攝取量的30%~40%,而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取量還是必須有50%~55%,脂肪則是10%-12%,按這樣的比率吃才能健康的減肥。

至於運動產熱效應,相信大家都知道,只要心跳頻率達到120左右的強度, 並持續20分鐘以上, 身體就會進入提高燃燒脂肪作為能量的狀態。

餐餐吃飽一樣瘦的撇步

「飽瘦」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先分配好每餐的卡裡路設定,把基礎代謝率加上食物生熱效能,和運動消耗的總熱量後,除以進食的餐數,就是你當日的熱量限額。接著再來著手怎麼在限制的卡路里之下,吃得多吃得飽。!

譬如「熱量限額」分為3餐後是每餐500卡,在500卡的範圍內,你可以盡可能的尋找一些大份量又低卡的食物,譬如蔬菜就是很好的低卡高營養食物,也非常適合在餐前吃大量蔬菜,以花椰菜來說100g只有 15卡, 而一顆大約200-300克,也就是不到50卡~

1.低卡高飽足感食物是關鍵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一餐吃下一整顆花椰菜的經驗,你就會知道吃大份量的蔬菜不但很有營養,更有飽足感,要在300-500卡的「進餐預算」內吃飽根本不是難事。

曾有個減肥者向我抱怨, 說他這個也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 所以很痛苦。 我請他把注意力放在「我能吃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吃什麼」,道理很簡單,只要你吃飽每一餐,就不會有機會為不能吃的食物而痛苦,身體得到充足的營養,也不會發出飢餓感逼你再去進食。就這樣簡單的想法轉變, 他在短時間內就變得開闊許多。減肥成效在心裡狀態穩定下,當然也比之前好太多。

2.健康零嘴開心吃

沒到吃飯時間,但肚子很餓怎麼辦?記得,從健康角度來說,肚子餓了就應該吃,但要懂得挑健康的、無糖無鹽的、有飽足感的食物當零食例如原味海苔、原味果乾、無調味綜合堅果、零卡果凍等。要注意的是,所謂零食就必須適量吃,不是用來吃飽,而是讓飢餓感消除,就達到目的了。

3.照健康正確順序吃

有菜、有肉、有飯與水果的一餐,按照健康的順序吃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吃的是纖維最高,糖分最低的蔬菜,等到腸胃鋪上一層「纖維防護牆」後(因纖維可以防止血糖迅速升高),便可以吃肉類,再到澱粉類的食物如米飯麵條等,最後才是高糖份的水果點心。

4.把握運動後的「黃金補充期」

運動後(指大約1小時心肺運動或肌力訓練)該不該吃也是很多人的問題。要知道,身體在運動中消耗了大量的肝醣,在一小時的「黃金補充期」內從食物攝取的糖份會有大部份都直接作為修補肝醣之用,而蛋白質的搭配可以迅速用來修補肌肉,4份碳水化合物對比1份蛋白質的比例對運動後體力恢復來說是最佳的搭配,反之則修補時間便會延長,對於肌肉的質量也會下降而影響基礎代謝率,所以把握運動後「黃金補充期」絕對是可以吃飽但身材一樣好的秘密哦。

想「飽痩」一定要「飽睡」

睡眠品質是直接影響「饑餓素」(負責刺激食慾)與「痩體素」(負責抑制食慾)的關鍵。痩體素由脂肪細胞分泌,而腦部在接收到痩體素後就知道脂肪已經足夠, 需要控制食慾了, 同時也會在同一時間內增加饑餓素的分泌, 睡眠不足的疲勞會讓腦部以為身體在饑餓狀態中,就會用饑餓素刺激身體多吃點,因此在痩體素與饑餓素的雙重作用下,反而讓人食慾大增。

此外, 睡眠不足也會導致新成代謝緩慢, 生長荷爾蒙的分泌減少等症狀, 所以記得:要瘦身,一定也要照顧好睡眠品質。

希望以上分享餐餐吃飽一樣瘦的小憋步,能夠幫助大家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下成功減重,達到讓人羨慕的最佳狀態。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99%成功減肥不復胖!週一週四「輕斷食」,營養師親身實證:8個月減掉35公斤


編按:不論妳是「大脂女」、還是「腹愁者聯盟」通通有救了!營養師宋侑璇以親身實證──每週2天少吃點,5天正常吃的「輕斷食瘦身法」,在8個月內從93公斤瘦成58公斤,減掉35公斤。照著做,不用挨餓、不必花錢,99%都成功減重不復胖! 
「輕斷食」是直接燃燒脂肪的最好方法! 
妳是不是試過很多種減肥方法,不但沒有瘦,還越減越胖!會變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妳都減到水份與肌肉,而不是脂肪,導致新陳代謝下降,以至於身體沒有動力消耗多餘熱量,而造成脂肪堆積。不管妳愛不愛運動來消耗熱量,但調整飲食是馬上可做、也是最需要做的。本書教妳針對燃燒體內過剩脂肪的調整飲食法「輕斷食」,是讓妳不需挨餓、最不費力的減肥方式。
關鍵是讓身體鬧饑荒,「騙脂肪拿出來燃燒」! 
本書推行的飲食控制法,並非不吃任何東西,而是每週只要2天少吃一些(1天只吃500卡),所以叫做「輕斷食」。因為,當身體攝取的熱量變少,大腦控管「饑餓感」的下視丘就會發出警訊,開始動員體內原本封存的脂肪拿出來燃燒,以產生熱量,這就是變瘦的開始。
在斷食最初的幾個小時內,原本在血液流通的葡萄糖會被消耗完畢,此時如果沒有進食,身體就會從原本儲存在肝臟的「肝醣」(glycogen,一種儲藏在人體肝臟和肌肉中,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醣類),分解成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而當肝醣也用完後,大約是斷食後的8到12小時,身體就會開始燃燒脂肪,以提供所需能量。


因為定時定量,所以發胖機率降低30%!

再者,「輕斷食」在實行期間,固定提供身體早、晚兩餐各250卡左右的熱量,以維持基本運作,不讓身體發現我們正偷偷在減肥,因此不容易出現停滯期,也就能順利逐步瘦下來;同時,身體沒感覺餓到危害生命,也就是大腦並不知道正在減肥,自然不會利用「停滯期」和「復胖」兩大武器阻擾減肥。所以只要「輕斷食」能持之以恆,妳的胃口會逐漸變小,經過1週、2週的適應期後,胃已經習慣不吃那麼多東西,瘦下來是最自然的結果,根據統計發胖機率相對降低30%。

或許妳會說,這跟「少量多餐」差不多啊?但妳真的能控制「少量」是多少?還是「忽少忽多」?妳確定「多餐」能多幾餐?每每我在門診遇到的病人都自動變成「多量多餐」,還覺得自己並沒有多吃,結果越減越肥。再者,現在路邊小吃、便利店、24小時餐飲店滿街都是,任何時間想吃就吃的話,很容易以少積多,實際上吃進超多熱量。所以,我一直是鼓勵大家以「定時定量」規範自己,減重成效高達100%。

以前的斷食法完全禁食,現代輕斷食「能正常飲食,不需挨餓」!

以前因為對「禁食」和「斷食」的研究還不深入,所以很多人搞不清楚兩者的差別在哪裡,胡亂使用在減肥瘦身上,嚴重造成喪命的悲劇事件也時有所聞!

例如,偏執的「果汁斷食」或「清水斷食法」都是長期、且嚴厲的執行方法,雖然體重一開始下降很快,但復胖也很快,不僅失敗率高,新陳代謝也會跟著下降,體重會越減越慢甚至停擺。

而我推行每週2天輕斷食,飲食攝取最少量為「1天500卡」,妳可以正常飲食,不需要特別挨餓。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2天少吃點沒什麼,確實執行起來1天可以減少攝取1300卡,1個禮拜至少可以減掉2600卡。若換算成體重,一般人要減掉1公斤,需要消耗7700卡,這樣一來每週2天吃500卡,3到4週就能減掉1公斤。而且瘦的確實是身體裡囤積的體脂肪,不僅僅只有水份而已!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運動只為燃燒脂肪?減重關鍵是:熱量消耗

要瘦就要動,但是運動時間越長,燃脂效果越好嗎?運動得越累,就能燃燒越多的脂肪?專家提醒,想要消除體脂肪,必須先建立正確的運動觀念,需注重的是「熱量消耗」,而非「燃燒脂肪」!


筋肉媽媽:有氧運動≠運動強度高≠變瘦
為了保持好身材,許多上班族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減重的相關知識,且在下班後或假日勤跑健身房,透過有氧運動的方式消滅多餘體脂肪、擺脫肥胖!不過,卻有不少人陷入「燃脂區間」的迷思中,認為有氧運動只要配合個人年齡,達到一定的心跳區間,就能燃燒脂肪,讓自己變瘦。
專業體適能教練「筋肉媽媽」表示,有氧運動是利用「大肌群」,從事20分鐘以上且帶有節奏性的運動,像是慢跑、單車、登山機、橢圓訓練機等,都是常見的的有氧運動方式與器材,但進行有氧運動不見得會讓人明顯變瘦。
運動瘦身減脂!關鍵:總熱量消耗多
筋肉媽媽在新書《用阻力,遇見更棒的自己》中強調,身體在運動當下有無燃燒體脂肪,其實對減少體脂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總消耗熱量」是否較多。消耗熱量多,對瘦身減脂才比較有利!
在有氧運動的模式下,身體會使用較多氧氣參與能量反應,氧化代謝糖分和脂肪。而當長時間的定速有氧運動持續進行一段時間後,身體會適應運動強度,心率也會逐漸緩和,身體消耗的卡路里,其實不如想像中的多,因為長時間有氧運動不等於強度高,想要有效瘦身,就必須拉高運動強度,讓熱量消耗比較多一點。


有氧運動搭配無氧的阻力運動,例如舉重、跳躍、衝刺跑等,可以提高運動強度,消耗更多熱量,且無氧運動後身體欠氧,需要償還氧債,會啟動「運動後燃效應」,讓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提升,消耗比平常更多的熱量。
「燃脂區間」運動強度低 難以達到減脂效果
筋肉媽媽指出,即使有氧運動時可以氧化脂肪來提供身體能量,但脂肪使用比例也不到使用的總熱量一半,其他的能量轉換還是以氧化糖分為主。此外,有氧運動所指的「燃脂區間」,屬於「中低」等級的運動強度,相當於運動時講話不能連續、需要稍微換氣的程度,總熱量消耗並不多想要藉此來達到「減少體脂肪」的目的,效果有限,或者可以說是「不實際的」。
不過,中低強度有氧運動也並非毫無用處,它適合初學者和體能還無法做高強度的人,可用來建立基本有氧能力。
除了建立運動消耗熱量的正確觀念之外,減脂瘦身最重要的關鍵還是「熱量」,必須配合飲食控制,減少總熱量的攝取,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維持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