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搶救健康大作戰:英國開徵含「糖」飲料稅




肥胖人口傲視歐洲的英國,政府日前宣布開徵「含糖飲料」稅(Sugary Soft Drinks Tax),除了想改善國民健康,更期望能降低健保成本。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多次表達支持,並呼籲更多國家跟進。
立法限制食品「添加糖」的作法看來新穎,從公衛角度來看,卻是姍姍來遲的正義。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有一派科學家主張,人工提煉糖與糖果,會導致上癮、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健康威脅,應該嚴格限制、甚至禁止。可惜這種主張在當時政治不正確,遭貶抑為偽科學,也讓全球肥胖問題持續惡化半個世紀。
世界上仍有 7 億 9,500 萬飢餓人口,饑荒問題還沒解決,肥胖問題幾乎要追上,成為全球最嚴重健康威脅,平均每 3 人就有一個超重,肥胖總人口突破 6 億 400 萬,糖尿病患數達 4 億 2,200 萬。奇怪的是,倡導低脂飲食多年的西方國家,變胖速度尤其驚人。
以英國來說,1983 年政府宣導低脂飲食時,過重(overweight)人口比例不到 4 成,如今逼近 6 成 2;1993 年到 2014 年間,肥胖人口比例更從 14.9% 跳升到 25.6%,其中各年齡層孩子的過重比例都增加了 5%。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官方估計,相關健保(NHS)因人們肥胖衍生的醫療支出,每年達 50 億英鎊(約新台幣 2,300 億元)。若英國人繼續胖下去,加上勞動力等間接損失,每年國家得付出 270 億英鎊(約新台幣 1.2 兆元)的代價。肥胖反成為拚經濟最大的威脅。
 
面對愈來愈嚴重的肥胖問題,英國預計 2018 年 4 月正式開徵含糖飲料稅(以下簡稱「糖飲稅」)。糖飲稅是在 20% 營業稅的基礎上,針對每 100 毫升含糖超過 5 克的飲料,每公升加徵 18 便士;若 100 毫升含糖超過 8 克,稅率提高到每公升 24 便士,換算之後為每公升分別多收新台幣 8 元、或 11 元。

5 歲孩子一年吃的糖,幾乎超過自己的體重

100 毫升含糖 5 克就要課稅,幾乎所有飲品都逃不掉。
以便利商店紙盒裝飲料來說,只有低糖綠茶、無糖茶品或黑咖啡沒超標,一般汽水、養樂多、紅綠茶、奶茶、運動飲料、咖啡飲品,都超標 2 倍以上。(註 3
一旦開徵糖飲稅,英國估計每年可收到 5.2 億(約新台幣 240 億元)的稅金,相當於另類的健康捐,專款專用補助 1,600 所學校的健康早餐、中學課後輔導、以及運動計畫經費。最重要的是,英國政府要逼飲料製造商,面對含糖飲料所造成的健康後果。
英國財務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3 月中發表年度預算演說時,強調飲料健康捐,是著眼下一代的健康。他說,英國 5 歲孩子一年吃的糖,幾乎超過自己的體重。專家也警告,下個世代的男孩有半數、女孩有 7 成,不是肥胖就是過重,而且肥胖會讓人生病。
「兒童肥胖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含糖飲料,一罐可樂通常加了 9 茶匙的糖,有些飲料甚至加了 13 匙糖,一罐就超過每日建議食用量的 2 倍!」
英國財務大臣奧斯本(George Osborne)
飲料造成肥胖、糖尿病,也腐蝕兒童牙齒。英國有牙醫一天可以拔到上百顆蛀牙。5 歲以下孩子三分之一蛀牙,8 歲孩子一半蛀牙,蛀到必須拔牙的病例,每年增加 3%,2 歲寶寶拔光乳齒的情況時有所聞。
 

含糖飲料健康捐:名廚奧力佛的臨門一腳

1顆方糖=4克糖。WHO建議,人工添加糖(added sugar)最好能低於每日飲食總卡路里數的5%。一般成人每日攝取2,000大卡,5%即100大卡,一克糖約4卡,換算為25克糖、6茶匙、或6顆方糖。(註四、註五)完整圖表
英國人吃的(人工添加)糖,佔每日總熱量 12%~15%,超過建議用量的一倍以上,超過 3 成來自飲料與果汁,這種飲食傾向,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過去三、四十年,無孔不入的廣告促銷,越來越便宜、大份量、且隨手可得的商品,改變了英國飲食文化。
糖吃多了,不就多運動消耗掉就好了嗎?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吃糖會增加許多疾病風險。英國公共衛生署因此提出《減糖政策白皮書》,要求官員更積極「減糖」,建議措施包括:
  • 管制飲料廣告,尤其禁止針對兒童的行銷活動;
  • 設法提高食品 1~2 成價格;
  • 從雜貨鋪、餐廳、快餐店、咖啡輕食⋯⋯整個食品產業鏈,改變甜度配方;
  • 從公家採購、食品通路下手,加速健康飲食教育;
  • 衛教宣傳,提供民眾實際的「減糖」方法。
這份白皮書在 2015 年 10 月發表後,保守黨政府態度猶豫,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與閣員都默不作聲。不到一週時間,英國飲料協會 (British Soft Drinks Association, BSDA)發動一波波反面宣傳。
BSDA 先是提醒大家,飲料業產值規模 110 億英鎊,雇用 34 萬勞工,每年發出 56 億英鎊工資,對國家經濟貢獻巨大。接著反批,飲料糖分的健康影響被誇大,而且課稅根本沒用,墨西哥糖飲稅,僅讓消費者每日減少 6.2 卡路里,丹麥則臨時喊「卡」,以免衝擊稅收與國家經濟。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龐大的商業利益,讓政府高層遲遲沒有動靜,逼得民間團體不得不積極起來,以「打擊肥胖」之名,聯手推出一個個減糖行動,吸引民眾注意來向政府施壓。(註 6
長年關注學童飲食的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也不落人後,先找來一群孩子拍攝影片,提醒首相要為下一代負責,11 月底還發表公開信,提出打擊兒童肥胖的行動方案,要求政府從加稅、規範飲料含糖量、食品標示、學校餐食減糖、營養教育、禁止垃圾食物廣告、家長輔導等措施,設法降低食品含糖量。
今年 1 月,英國健保局也忍不住表態,宣布會在醫院開徵「糖水稅」,院內販賣機、咖啡簡餐廳販售的飲料零食,含糖量超標就課稅,宣稱每年要收 4,000 萬英鎊(約新台幣 18.5 億元),用來改善 130 萬醫護人員健康,目標於 2020 年將高糖分食品趕出全英國的醫院。健保局並槍口對內,要政府負起責任,讓民眾擺脫嗜糖習慣。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暑假防養出肥胖兒童 家長態度是減重關鍵

(關鍵字:健康, 減重, 肥胖,   )  
 
兒時肥胖不是福!漫長暑假即將展開,兒童肥胖問題再度引起關切。醫師指出,在台灣每3名兒童中,就有1名兒童體重過重,盛行率居亞洲之冠;事實上,肥胖就如慢性病一樣,需要長期抗戰,除先改變生活行為外,家長態度更是重要關鍵。


亞東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林裕誠指出,許多家長輕忽兒童肥胖,認為小孩子年紀小沒關係,將來長大再減肥,卻不知兒童肥胖對小朋友心血管、呼吸系統、腸胃、內分泌、骨骼肌肉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3個小孩1個胖 亞洲之冠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我國12 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可說是「3個小孩1個胖」。此外,由於肥胖兒童有1/2的機率會變成肥胖成人,因此民眾更不可輕忽幼童肥胖問題。
門診曾收治1名國中2年級男童,身高180公分,體重逾百公斤,在父母陪同下,問診發現,男童幾乎天天都吃雞排與珍珠奶茶,並且宅在家很少運動,經檢查發現有嚴重脂肪肝,肝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的4倍。之後醫師採用行為療法,調整不當飲食,及鼓勵運動,半年內體重降至80公斤,脂肪肝症狀也消失了。



肥胖標準 身體質量指數
林裕誠醫師強調,兒童肥胖不同於成人的型態,成人肥胖是脂肪細胞變大,而兒童肥胖在2歲以前都是脂肪細胞的大小與數量都增加,及至青春期之後才是屬於脂肪細胞變大型的肥胖。因此,如果學齡前就已達肥胖程度,未來成為肥胖成人的機率將大幅增加。
不過,目前對於兒童的肥胖程度判斷,以BMI(身體質量指數)為主要的評估標準。身體質量指數的判斷依據年齡與性別有不同的標準,父母可依孩子的BMI來評估孩子是不是已有肥胖的風險。如經確認孩子的確須要進一步控制體重時,應先了解孩子發生肥胖的原因。
兒童肥胖,與不良生活型態有關
分析兒童肥胖的原因,一般而言,遺傳因素約只占了30%的比率。至於有7成的因素都是和生活型態有關,主要是因身體活動量少,像是看電視電腦或玩手機平板時,因為身體不動,消耗熱量少,長期下來連基礎代謝率也跟著降低,脂肪就慢慢堆積了。
另外,如果孩子是邊吃晚餐邊看電視,則會使得問題更惡化,尤其是暑假到了,孩子看電視的時間較平常增加許多,所以開學後也都發現孩子肥胖的比率升高了。除此之外,偏愛吃油炸、高熱量的食物,以及過多的含糖飲料也是兒童肥胖的重要原因。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健康生活型態改變,需要父母一起參與
林裕誠醫師進一步指出,單靠兒童自己不容易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因此,父母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建議父母最好也能一同建立好的飲食習慣,而不是讓孩子一人面對控制體重的功課。而且兒童減重多半是不宜使用藥物的,因為對成長與長期健康可能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建立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才是兒童肥胖防治的根本之道。例如,不在冰箱內放置過多食物,避免讓孩子認為東西過於充裕而不知節制的取用,此外,父母如能陪同孩子參與減重過程也比較容易成功。並且兒童減重也應循序漸進,切勿一開始就期待要快速減重或是給孩子太大的飲食限制,這反而造成孩子心中的反感。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循序漸進 做好心理建設
特別是,相較成人肥胖而言,肥胖兒童的體重控制更困難,許多父母在要求兒童減重時一開始過於激進,立刻停掉孩子所有愛吃的高熱量食物,讓孩子沒有適應的時間,容易造成孩子心理的反彈,曲解了父母期望孩子能建立健康生活型態的美意。
因此,建議在飲食改變時,父母應該逐步減少孩子攝取高熱量食物的次數,避免含糖飲料,並且多攝取蔬菜水果,讓孩子慢慢適應;同時在運動方面,父母也應該是鼓勵孩子多戶外活動,家長也應陪同一起運動,讓正常的飲食與運動成為孩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醫師小提醒】:
兒童減重和成人不同,因為孩子還在發育,如果攝取過低的熱量反而會阻礙生長,因此對於小朋友的體重控制,主要重點會放在降低高熱量食物攝取的頻率,像零食、糖果、巧克力、汽水等,建議用健康的點心取代零食,同時在飲食上也要把握少油、少鹽、低糖及高纖維飲食原則。含糖飲料,像是可樂、汽水與手搖杯等,應儘量避免。此外,每日吃5份蔬菜水果也是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一大祕訣。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健康50專欄:想減肥?這個運動最有效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我國每100位成人中約有16人達「肥胖」標準,另有24人(24%)為BMI超出理想範圍,但未達肥胖程度的「過重」。「肥胖」是指體內脂肪累積過度,並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一種狀態,身體質量指數BMI(身高除以體重的平方,身高以公尺為單位,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達27以上或腰圍超過標準(男性達90公分以上;女性達80公分以上)是常見的肥胖指標。
雖然對大多數人而言,肥胖可能只是腳下磅秤數字或腰上皮尺長度的增增減減,但肥胖與國人十大死因中的七項死因直接或間接相關,更與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密切相關,因此減肥可避免疾病找上門來!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許多民眾會從網路上尋求減肥之道,但其實減肥方法首重健康且有效,不可盡信偏方,目前醫學文獻提到的常見減肥方法包括:飲食控制、運動及身體活動介入、行為認知治療、藥物治療、減肥外科手術等。
肥胖者的運動可從避免靜態生活型態及增加每日身體活動量開始。減少看電視或使用電腦等坐姿靜態活動的時間、改變每日通勤方式,改以走路或騎腳踏車代替騎機車或開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提早一站下車步行回家、於休息時間進行短暫的健康操、多從事戶外運動、以爬樓梯代替搭電梯,這些都是日常生活就可做到的簡單改變。


眾多運動模式中以有氧運動對於降低體重與體脂肪最為有效,肌力運動則可增加肥胖者的肌肉質量。整體而言,減肥採用合併有氧及肌力運動的方式是最有益的。運動強度則以中等費力活動為原則,要讓身體有點累、呼吸變得比平常快一些。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醫學文獻建議每星期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時間至少要達150分鐘,再合併每星期2至3次的肌力運動;若先前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剛開始運動時要達到「有點累」的程度,且每次運動時間至少須持續10分鐘,並逐漸增加運動強度至感到「累」或「非常累」;運動累積時間則從每天至少30分鐘增加至60分鐘(目標是每星期累積運動時間達250分鐘)。


運動應視個人健康狀態及能力而定,以漸進方式增加運動量。有關節疼痛困擾的肥胖者則可考慮水中運動,從在水中行走開始到同時進行上肢運動,均可達到與陸上運動相同的運動效果,且因水中運動利用水的浮力、阻力及熱效應等優點,可減少運動對關節造成的負擔。

針灸運動減重門診 提供民眾一個健康的新選擇

 
恩主公醫院復健科增開「針灸運動減重門診」,提供想要減重的民眾一個健康的新選擇。恩主公醫院復健科減重門診以結合「針灸療法」及「體適能訓練」兩大方式幫助過重者減輕體重。求診者經由專科醫師診療後,利用傳統之針灸療法選穴埋針,患者需主動配合在餐前實施「揉按觸壓法」,如此,患者即有飽足感,因而降低食慾,並配合規律「體適能訓練」的運動課程,增加能量消耗,幫助過重的患者達成理想體重的目標。

一般人對「減肥瘦身」的概念是非常籠統模糊的。因為大眾的觀念侷限在窈窕身段,「苗條就是美」反而忽略了健康控制體重的真正涵意。我們從每天在媒體﹝報紙、電視﹞所出現的瘦身美容廣告,就知道在一般民眾的心裡都希望「減肥」可以一蹴可幾。只要靠局部按摩塑身,坐著甚至躺著不動,就可以很快從楊貴妃變成趙飛燕。這樣的作法,真的可行嗎?

現代醫學對「肥胖症」是投入相當多心力研究。因為流行病學統計顯示,「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症」與許多的慢性疾病相關,包括心臟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為了控制這些慢性疾病的健保不知增加多少醫療花費。過去曾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來控制體重,這種藥物可以增加代謝,降低食慾,但在數年前因發現會產生心臟瓣膜疾病的嚴重副作用,而被禁用。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目前,最為臨床醫師廣泛應用的是一種抑制脂肪脢作用的藥物,它可以使食物的油脂在小腸的吸收量減少三分之一。但對一般的美食主義者,如果難以抗拒甜點、蛋糕等高澱粉類食物的誘惑,仍會功虧一簣。

從1996年來,老鼠實驗中肥胖基因及Leptin,Neuropeptide-Y等神經激素研究,發現有神經生化物質在控制我們的食慾中樞。這類相關研究為「肥胖症」的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但仍需長時間的研究,才可能有具體的成果。目前,我們面對美食,仍要靠行為療法,堅定心性,才有辦法確實地執行飲食控制。

而在傳統醫學領域,以經科學方法證實針灸治療或耳針可以幫助抑制食慾並增加代謝。耳穴埋針的特點在於:結合「被動性治療」和「主動性治療」兩大類。由經專業訓練之復健科醫師診療後,選穴埋針之後,患者需主動配合在餐前實施「揉按觸壓法」,如此,患者即有飽足感,因而降低食慾。另外,搭配一週三次「體適能訓練」的運動課程,設定每次運動消耗四百至五百大卡的目標,患者若能如此規律性的運動,增加能量消耗,可更快達成理想體重的目標。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恩主公醫院復健科針灸運動減重門診,在專科醫師及治療師的協助與指導下,以結合傳統針灸手法與現代「體適能訓練」之方法,加上您的恆心與毅力,讓您能健康的達到減重的目標。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全球10大健康減肥法 甩10磅肉話咁易?


網上流傳「世界公認10大健康減肥法」,這些具有「魔力」的減肥招數,以每日平均攝取2,000卡路里熱量為標準,究竟是否有效呢?
1.降低攝取熱量
營養學家普遍認為,無論你控制甚麼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最終降低的都是熱量的攝取。如果一個人減少攝取800卡路里,可在6星期內減輕10磅;減少攝取50卡路里,可在兩個半月內減輕10磅體重。但切忌體重降得過快,否則適得其反。由於成年女性每日需要1,600至1,800卡路里,如果供給身體的熱量太少;就會失去肌肉。肌肉是人體消耗熱量、促進新陳代謝的關鍵。

2.少吃一口肉
專家指出,每1克脂肪含9卡路里。與脂肪相比,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所含熱量要低得多,約4卡路里。因此,要減肥不必少吃東西,可以以新鮮的蔬菜、水果、穀物代替每日所食用的含脂肪的食物(如忌簾等奶類食物),專家認為,如果做到每天只吃20至40克脂肪,可以在2個月內減輕體重10磅。然而,不是每個人少吃脂肪都能減肥,如果碳水化合物食得過量,也會令體重增加。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3.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要想減輕體重,毋須放棄喜愛的食物,重要的是要加以控制。如果偏愛某種食物且食用量大,那就要注意減少每次的份量。不是每周4次,每次200克肉的食用量,而是每次100克,這樣就可以少攝取熱量,可在大約7個半月的時間內明顯減少體重。建議減肥者在廚房放一個秤,貼一條提示標語,注意提醒自己攝取食品的重量。

4.每日1餐流質食物
通常流質食物的製作過程十分方便。若每天有一餐只食用流質食物或飲料,則可在8個月內減輕10磅體重。流質食物要多樣化,以免缺少營養。在醫生指導下,甚至可以每日兩餐流質食物。這樣可在5星期內減輕10磅體重。但要確保所選擇的流質食物,能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和蛋白質,並要保證一日三餐。

5.急步走45分鐘
堅持每周5天,每天1次,每次在45分鐘內走5公里路程,這樣做可在6個月內減去10磅體重。若在45分鐘內走6.5公里,則體重下降得更快。也許有人會說「沒有時間散步,事實上時間是擠出來的。心血管醫生指出,採用這種減肥方法可能會增加食慾。因此,散步之前或之後,可以吃一些低脂肪的食品或新鮮水果、多喝水,以補充因出汗減少的體內水份。

6.有規律的運動
每周進行3至5次固定鍛煉,不失為減少體內脂肪、減輕體重、增加肌肉、使精力充沛的好方法。跑步,每周5次,每次45分鐘,每分鐘170米的速度,可在3個月內減少10磅;跳舞,每周6次,每次1小時,可在4個月內減少10磅;游泳,每周4小時,可在4個月內減少10磅;騎單車,每周4次,每次1小時,每小時15公里的速度,可在5個月內減少10磅。如果以前沒有進行過有規律的運動,開始時要少做一些,以防傷害身體。運動量過大,會增加食量,這樣也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7.負重訓練
負重訓練能增強肌肉。肌肉越多,新陳代謝就越快。每周進行3次45分鐘的舉重鍛煉,可在10個月內減少10磅體重。為避免弄傷身體,應請教練幫助選擇適當的重量和制訂適宜的鍛煉計劃。鍛煉前後要做伸展運動,以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舉重的重量和次數可逐步增加。

8.降低熱量攝取與散步結合
以梳打水代替可口可樂,每天可少攝取150卡路里。若再加上每周5次,每次45分鐘的5公里散步,則可在3個月內減少10磅體重。如果降低的熱量再多一些,仍保持上述的散步,則可在7個星期內減少10磅體重。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9.減少脂肪攝入與舉重結合
這種方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保持好的體型,增長肌肉,加快新陳代謝,促進心血管的健康。每天少食20克脂肪,舉重20分鐘,每周進行3次,可在3個半月內減少10磅體重。

10.飲食+運動結合
制訂一個循序漸進和能夠保證實施的計劃,最理想的組合方案是控制脂肪的攝入,加強鍛煉和負重訓練。只要有信心並堅持不懈地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減輕體重,增強肌肉,促進心血管健康和肌體新陳代謝的目的。

每天減少卡路里攝入,每周進行3次散步,每次用30分鐘走3公里,每周做2次舉重鍛煉,每次40分鐘。如此組合,可在5個月中減少10磅體重。開始時就將三種方法結合起來做,可能不太適應,不妨試試逐漸增減,找出合適自己的方法。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




者生活習慣的改變,高熱量食物攝取的增加以及靜式生活型態,肥胖漸漸成為大家所重視的議題,不僅是外觀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對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肥胖已經被視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般,是一種慢性疾病,同時影響身體與心理健康,甚至進一步提高罹病率與死亡率。

   

肥胖會導致許多的併發症,以下就一些常見的疾病做一些敘述:

* 糖尿病
肥胖是第二型糖尿病重要的危險因子。糖尿病會產生許多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及視網膜病變等。
* 心血管疾病
中心型肥胖為新陳代謝症候群最重要的因子,同時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脂的發生,進一步造成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鬱血性心臟衰竭,在肥胖的女性身上較易發生腦中風。同時,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死亡率會隨著體重增加而升高。適當的減重百分之五到十可以改善胰島素的阻抗性,降低血壓、血糖及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 癌症
女性肥胖者會增加生殖系統癌症、乳癌、膽囊癌的風險,男性會增加大腸直腸癌及攝護腺癌的風險。
* 睡眠呼吸中止
肥胖者因為皮下脂肪壓迫到呼吸道,導致睡眠時嚴重打鼾以及呼吸中止的現象,患者會出現缺氧的狀態,進一步影響心肺功能,增加麻醉手術時的風險,甚至有猝死的可能性。
* 退化性關節炎
肥胖者會增加負重關節如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腰椎受傷的機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對於非負重的關節如手關節,也可能因為軟骨及骨頭關節代謝的改變而增加退化性關節的危險。
*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會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造成肝臟的發炎,肝功能異常,甚至長時間造成肝纖維化以及肝硬化的可能性。減重與適度的運動是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不二法門。
* 膽結石
若體重超過理想體重的百分之五十,發生有症狀的膽結石合併膽管炎是一般人的六倍。因為身體過多的脂肪會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含量,增加膽固醇結石的機會。
* 內分泌失調
肥胖女性常有月經不規則以及不孕症的問題,懷孕後的併發症以及剖腹產的機率較高。減重後,受孕的成功率增加且預後較好。
* 心理的影響
重度肥胖者可能會出現自卑、焦慮、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甚至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

  肥胖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罹病率及死亡率。減重則有助於改善血壓,血糖及血脂肪,美國癌症協會研究追蹤40-64歲婦女,意圖減重者可以減少20~25%的死亡率。減重百分之五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率,而減重百分之十幾乎所有的併發症都可以得到顯著的改善。肥胖者減重是一種終身的健康管理工作,正確的減重,安全而持久,才能夠遠離疾病,過的健康又有品質的生活。

2017年7月4日 星期二

超佛心!老闆鼓勵擁有健康體態 讓員工靠減肥拿獎金


許多人嘴邊常常喊著要減肥,卻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過,大陸西安竟有間公司的老闆超佛心,希望員工都有健康的體態,設立了一個「減肥獎」,讓公司員工不僅能身體更健康,還能一邊賺獎金,活動至今2個月就發出人民幣1萬元左右的金額(約新台幣4.4萬元)。
根據外媒《都市快報》報導,在大陸西安胡家廟鎮有一間公司,有別於一般公司給獎金不外乎是以全勤、績效等方式,該公司董事長王學寶提供「減肥獎」,獎項設立一年的時間,員工只要減肥1斤(大陸1斤約0.5公斤)就能拿到人民幣100元(約新台幣440元),讓健康減肥成了公司同仁工作外的新目標。


董事長王學寶設立減肥獎後,2個月已經發出1萬多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4萬元),他說「發獎金我也非常心疼,但看到員工健康也很開心」,更提到希望自己也能變得更健康,和員工們一起維持好體態,才能夠在工作上更有精神。王學寶也笑說還是有不少員工喊著要減肥,卻沒瘦身成功。

2017年7月3日 星期一

想要健康好體態?良好的姿勢超重要!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今天不討論運動跟飲食,想討論的是跟減肥減重也息息相關,但是卻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大重點— 體態與姿勢。妳有沒有聽過這類話「他看起來好宅喔..」、「他整個人看起來就很沒精神」或是明明妳有運動,體重也不重,可是照起鏡子來看起來就是和那些模特兒身材少了什麼?  沒錯,妳就是少了一個氣場,一個有精神的氣質,一個可以讓你像紅毯明星一樣昂首闊步的那個體態,如果妳的體態一直是駝背、捲著腹部、圓聳著肩,不論妳怎麼運動怎麼練身體,看起來終究是少了一個自信。因為我本身在一年前就是一個百分百的懶骨頭,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能站就不走,能走就不跑步爬樓梯,而我畢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坐著輪椅逛街! 因為我好愛逛街,可是我真的走不動,腿是還好,但是走超過半小時又會開始腰酸背痛的超想坐下或躺下! 每次都被媽媽或男友罵體力也太差,罵我長這麼高腿那麼長根本就是裝飾品,逼我去運動… Whatever啦,我就是懶骨頭啊,反正瘦就好了啊,只要體重沒超過50kg,我就跟那些和我身高一樣高的模特兒有一樣的身材了!


姿勢與體態重要嗎? 重要! 光是看起來就是不一樣
慢慢踏上運動瘦身這條路後,除了醒覺到原來身高體重數字一樣並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肌肉量與體脂率才是視覺上看起來胖瘦最大的兩個因素,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還是常常覺得即使我體脂率降了,肌肉量慢慢升了,為什麼照起鏡子或是有時候照片中的自己,就是和那些維秘模差那麼遠呢? (我當然知道因為臉蛋跟身材的距離差距太遙遠啦XDDD),有一天當我照著鏡子,將雙肩往後輕夾,把胸腔打開,核心腹肌與背部微微出力,把整個身體往上拉,我才發現「就是這個!!!」就是少了這個氣場啊!和教練討論過後,才發現我的骨盆在放鬆狀態的時候,都會處於前移的狀態,簡單來說,我就是懶的站著,背部不想出力,腹部也不想出力,把全身的力量擺在骨盆上,導致不自覺的呈現一個「很宅」的體態。從側面看起來小腹突出,扁屁股,駝背,脖子跟頭都往前伸,簡直就是一隻walking dead啊!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所以各位,真的不要小看體態跟姿勢,現在開始注意矯正,妳的減肥路就往前多跨好幾步囉,因為不良的體態不僅會在視覺上看起來較肥短,也會對身體健康及減重造成影響。
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曾做過研究,拿兩組照片詢問60個人哪一張照片中的人比較美,其中一組是一個駝背萎靡的女人,另一組照片為站得直挺挺的女人,而結果不出所料,受試者皆認為那組站得直挺的人看起來較年輕及較有吸引力,甚至有些體重較重的女人,站直後也被認為看起來變瘦了,所以千萬別小看站姿跟姿態呢!

 即使把體態練好,肌肉練的緊實些,但是姿勢不對整個體態還是不會好看,下圖就是我已經在環球影城玩累了,駝背+三七步的站著,看起來下巴也往上抬起,整個有點萎靡狀態。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在我了解到姿勢、姿態對視覺的影響之後,平時走路啊、坐著啊都會提醒自己要多注意,尤其是去參加重要場合的時候,穿著美美的禮服,更是不能彎腰駝背啊~ 站直挺挺的感覺馬上霸氣外露,瞬間變成明星范兒(真敢講XD) 所以說除了把身材練的緊實之外,光是姿勢就差很多唷!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姿勢不良會影響減肥嗎?
你站著、坐者時,身體的肌肉會強烈的受到姿勢的影響,好的姿勢能夠幫你使用到那些壞姿勢不會使用到的肌肉,例如當你調整你的駝背姿勢,將雙肩往後轉一圈讓上身挺起胸膛,你會使用到背部的肌肉,或者是當你坐著的時候,將整個背挺直,不知不覺你的腹肌也會微微的出力;因此當你時時提醒著自己要有好的坐姿與站姿時,不僅視覺上變好看了,更能夠幫助你刺激肌肉,進而提升新陳代謝來幫助你減重,所以其實好的姿態能夠同時提升你的形象與健康呢。 

不良的姿勢會使你的細胞缺氧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氧氣是我們細胞用以燃燒卡路里的重要基礎,如果我們的細胞裡沒有足夠的氧氣,則會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下降;而懶洋洋、不良的姿勢,也會降低高達30%的肺活量,這同樣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新陳代謝,所以除了努力做運動燃燒卡路里與提高代謝,也別忘了平時的坐姿站姿一樣都很重要!

不良的姿勢會影響你的胃口
當你懶懶的攤在沙發或是床上,好像會覺得食慾特別好,但是吃多了一把腰背挺直,是不是就覺得突然好飽好飽,胃都要裝不下食物了呢?  澳洲的研究學者利用超音波發現,當你站或坐的直直的,使用的肌肉力量會牽引到你的消化系統,讓你較不容易感到飢餓,所以說沙發馬鈴薯越吃越肥一詞還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耶!

不良的姿勢會影響你運動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腰背疼痛是一般人最容易放棄運動的原因之一,有研究發現,不良的站姿、坐姿與懶散的姿態會增加下背部脊椎10-15倍的壓力,專家甚至估計出不良姿勢對下背疼痛的影響高達80%之多呢! 所以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背部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做運動。長期姿勢不當,脊椎受壓彎曲,自然而然在做運動尤其是重量訓練時會加劇受傷的風險,因此在考慮運動減重之前,趕快先矯正好自己的姿勢吧!

不良的姿勢會影響你的情緒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這張照片看起來超垂頭喪氣的啊!!

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姿勢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平衡,雖然說這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你可能會覺得”因為我心情不好所以才會姿勢軟塌塌”,不過其實當你的姿勢不良,同樣也會反過來影響你的情緒與精神狀態;當我們站直、坐直並且深呼吸的時候,會產生許多賀爾蒙,使我們感覺更有能量、更自信,並且同時刺激我們的腦內啡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所以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試著改變你的站姿與坐姿看看,整個人站直、坐直之後,讓自信從腳底往上爬到你的頭頂,不知不覺心情也能得到舒緩喔!

你的姿勢不良嗎? 幫自己檢查看看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上圖是一般常見的不良站姿,你可以側身站在鏡子前,看看自己平常最放鬆的姿勢是什麼樣子,或是也可以依下面的步驟做自我檢查:
  1. 脫掉鞋子,並找一道平面又寬敞的牆壁。
  2. 貼著牆壁站立,背部、臀部與後腳跟都貼著牆面。
  3. 將你的其中一隻手放在牆壁與下背之間。

下背與牆壁的距離差不多就是一隻手的厚度,如果你下背與牆壁的距離寬於一隻手的厚度,那麼你的脊椎可能有過度彎曲的問題,下背過度彎曲會不知不覺的讓你的頭頸部往前移並且形成圓肩(駝背)的姿態,看起來不僅視覺上變得肥短,更容易使得身體時常感到疲累與不適。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姿勢不良該怎麼辦?
  1. 練習正確的站姿與坐姿
其實改變姿勢並不難,因為姿勢是由你的淺意識系統所控制著,所以我們可以藉由時時提醒自己,糾正自己的姿勢來做改變。站直、肩膀往後挺,想像頭頂上有一條線將你整個往上拉直,下圖為正確的站姿與坐姿,平時只要想到就可以隨時練時,當正確的姿勢成為了你的生活習慣,不知不覺就能徹底的矯正過來囉!





  1. 將屁股口袋裡的皮夾、手機及鑰匙拿出來
男生通常喜歡把褲子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把手機錢包啊鑰匙等等都放在屁股上的後口袋裡,但其實坐在滿滿口袋的屁股上容易將傾斜骨盆,造成腰椎的壓力。有研究(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90 (1974): 633) 發現,將後口袋清空的男人居然能夠完全解決他們長期背痛的問題。


  1. 強化核心肌肉力量
這篇文章看到這邊,應該已經對於姿勢有了一些大略概念了對吧? 我們需要將身體挺直才能夠有良好的姿勢以維護我們的健康,那麼毫無疑問的,我們更需要有力量的肌肉來幫助我們保持良好的姿勢,所以說核心肌群的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下圖為核心肌肉群的意識圖,核心肌肉群包含著腹直肌、腹橫肌、內外腹斜肌、背面的多裂肌、豎脊肌、腰方肌、臀屈肌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身體中部前後的那些肌肉就對了,下圖可以明顯看的出來,這些肌肉如果有力的話,自然整個身體就不會過度壓迫脊椎,並可以讓整個身體自然的挺直,所以鍛煉核心真的對姿勢與健康非常重要唷!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1. 每天讓自己活動30分鐘
坐一整天會嚴重的削弱我們的核心肌肉,所以時不時簡單的站起來1-3分鐘活動活動、做做伸展,都能幫助我們維持良好的姿勢。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幫助你鍛煉良好姿勢的運動
下面三個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強化核心與背部肌肉,讓我們鍛煉良好的體態以維持好的坐姿與站姿,你可以一週做這三項動作2-3次,照著順序做2-3輪;需要的器材為2-5磅的小啞鈴,一個瑜珈球、一根長竿子及一個按摩泡棉滾筒: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鍛煉部位: 肩膀與上背部
臉部向下,將肚子趴在瑜珈球中心上,雙腿向後伸直比雙肩寬一些,手握小啞鈴,手掌面向中間,向前伸直呈現一個”Y”的樣子,慢慢抬起高過頭後算完成一個動作,做12-15下。


鍛煉部位:上背部
在胸口的高度,雙手握住長竿子,手肘彎曲呈90度,手掌向下,雙腿站直與肩同寬,將竿子平行向上轉至頭後方,完成一個動作,做12-15下。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伸展部位:胸部
伸展放鬆胸部肌肉,可以幫助避免習慣性縮著雙肩駝背;坐在滾筒前面,膝蓋彎曲雙腳踩地,慢慢的往後躺下,讓頭、肩膀、上背部都躺在滾筒上,將雙臂向兩側打開呈T字形,保持呼吸,維持一分鐘為一組。

幫助矯正不良姿勢的瑜珈動作
站立前屈式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雙腳站直與肩同寬,將雙手在背後十指交扣握拳,雙臂在伸後伸直﹝如果你的肩膀肌肉過於緊繃,有可能會無法將雙手握拳,此時可以慢慢試著伸展雙肩﹞吸氣,微微挺胸,再吐氣,向前彎腰,緩緩的將頭部向下壓。雙臂保持伸直,深呼吸,試著將手掌保持握拳狀態,每個深呼吸吐氣的時候,都可以試著在彎下腰一些。維持這個動作5-10個深呼吸,再慢慢回到原站立姿勢。

 橋式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躺平在地上,雙腳屈膝與肩同寬,雙臂平放在兩側,吸氣,將臀部向上抬起,雙手握拳往後腳跟方向伸展,保持深呼吸,做3-4個深呼吸為一組,做2-5組。

上犬式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上犬式對於腰部疼痛、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的人有很好的效古,同時能紓緩背部僵直的疼痛。做法為趴下,雙腿向後伸直,腳指向後,手肘彎曲,手掌打開放在側腰地板上,手指指向前方;吸氣,雙手平穩的用力推地,感覺身體延著地面往前抬起,收緊雙腿的肌肉,讓雙腿伸直並且將雙膝離開地面,保持大腿往內側收緊,雙肩向後打開往下壓,保持2-4個深呼吸,重腹2-3次。

牛面式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可以改善你的肩頸痠痛,做法為將左腳屈膝,右腳疊在左腳上,盡量試著將雙腿的膝蓋對齊,停留2-3個呼吸後,慢慢將右手舉起來放到背後,左手從下方將右手抓住,如果感覺過於緊繃,可以調整為抓毛巾,保持深呼吸1分鐘,完成後換另外一邊。

桌式



 圖片來源:Stay Fit with Mi

做在地面上,屈膝,雙手掌放在兩側,手掌向下。吸氣以後,將臀部抬起,直到身體與地面平行,注意頭部也要與地面平行唷,保持呼吸,維持3-5個深呼吸為一組,做2-3組。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做到10件事 減重再也不復胖!

(關鍵字: 減重 , 復胖 ,減輕體重
第1件/平均分配三餐的分量,「早餐」最重要
「晚餐吃很少」,是減肥高手才辦得到的事。因此,我建議平均分配一天所需的用餐量,然後再逐漸增加早餐分量,和減少晚餐分量。一開始就想著不吃晚餐或吃很少,一定無法持久,導致減肥失敗。


第2件/暴飲暴食後,千萬不可故意餓肚子
許多人在過量飲食後,會故意餓肚子,少吃一餐,認為這樣可以減少熱量囤積,殊不知,這種飲食習慣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反而越餓越胖,並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引起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因此,暴飲暴食後的下一餐還是要吃,就算只吃一點,也比餓肚子來得健康。
第3件/養成記錄「飲食內容」的習慣
隨時想吃就吃,便無法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吃了什麼?」、「營養是否均衡?」因此,我建議各位寫飲食日記。只要看到飲食日記,就能一眼看出飲食習慣是否有問題,有助改善錯誤的習慣。
第4件/餐後別吃甜食,可避免脂肪堆積
我們的身體會將「糖分」當作能量來源使用,因此,若餐後吃高糖食物,之前吃的食物將容易被儲存為體脂肪。基於這個原理,若將進食順序改為膳食纖維(可生吃的食物、發酵過的食物、熟食)→蛋白質(植物或動物性皆可)→碳水化合物,將有助於減輕體重,避免脂肪囤積。


第5件/用餐時間至少要 20 分鐘,並細嚼慢嚥
開始進食到產生飽足感前,至少要花 20 分鐘以上。一旦吃太快,在大腦接收到「吃飽了」的訊息前,食物早就已經吃完,馬上又會想吃其他食物,導致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因此,細嚼慢嚥才能幫助大腦順利產生飽足感。記得,讓你有飽足感的地方不是胃,而是大腦。
第6件/少吃湯泡飯,減少鹽巴攝取
不論是清湯或濃湯,調味過的湯品通常都含過多的鈉。此外,如果將飯泡到湯裡吃,飯會稀釋湯的鹹味,讓我們感覺不出鹹味,以致攝取過多的鈉,增加身體的負擔。過鹹的食物,會使我們的胃口改變,增加食欲。吃湯泡飯對身體無益,建議少吃,才能健康瘦身。
第7件/使用小尺吋的碗筷與湯匙,減少進食量
將平日用的碗筷與湯匙,換成小一號的兒童尺寸,能帶來視覺上的錯覺,進而得到飽足感,有助於調整用餐量。
第8件/多吃膳食纖維,有效預防便祕
「膳食纖維」含豐富營養素,容易有飽足感,能有效預防與解決便祕,促進腸道蠕動。不論各位是否正在減肥,多吃皆有益健康


第9件/均衡攝取蛋白質,幫助肌肉生成
想要成功瘦身,「肌肉」是決勝的關鍵,而養成肌肉的原料即為「蛋白質」。只要身體有肌肉,即使體重沒減輕,看起來也會比較瘦。此外,有助於心靈健康的褪黑激素,及血清素等人體的必要荷爾蒙,也需仰賴蛋白質的生成。因此,請務必每日均衡攝取蛋白質。
第10件/多吃優質碳水化合物,如糙米、地瓜
如果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儲存量不足,將會造成飲食過量或暴飲暴食。因此,請盡量避免食用容易被快速吸收的單醣碳水化合物,應多攝取複合多醣碳水化合物,如地瓜、糙米和大麥等未精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