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減肥只靠有氧運動 小心少肉性肥胖

醫師表示,飲食控制搭配有氧運動雖能有效減重,但減去體重,也減去肌肉,建議適時加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重量訓練等無氧運動,才能補回被減掉的兩成肌肉。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減重一定會減肉。」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蕭敦仁說,飲食控制、每周規律運動,減掉的體重至少包含兩成的肌肉;以一個月減去四公斤來說,仍有零點八公斤的肌肉跟著被減了。
錯誤減重法,會減去更多肌肉。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表示,若只節食、不運動,僅能減去肌肉,脂肪沒減少,看起來雖瘦,也是「少肉型肥胖」,不但容易復胖,又因基礎代謝率下降、脂肪囤積,養成易胖體質,未來更難瘦身,也增加罹患代謝性疾病風險。
蕭敦仁說,剛開始減肥時,一般人投入較多有氧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游泳等,但為避免肌肉也隨之被減,減重第六周可加入無氧運動,像仰臥起坐、伏地挺身、重量訓練等,慢慢養肌也比較不會復胖;甚至有些人藉此鍛鍊身材、肌肉線條,可在運動卅分鐘後,補充高蛋白飲料或喝些豆漿。
劉燦宏建議,以運動卅分鐘來看,減肥時有氧運動可進行廿分鐘、無氧運動十分鐘,掌握二比一原則,且運動時間可在早晨或傍晚,一來早上運動後提振精神,工作較能專注、二來減少在晚上運動,是因一整天過後,晚間人體肌肉反應較慢,可能產生運動傷害。
蕭敦仁提醒,體重減輕之餘還需測量體脂肪,觀察體脂是否減少。一般而言,男性體脂率應維持在百分之廿五以下、女性則在百分之卅以下,且運動過後一小時內,切忌吃固體食物,喝些水或補充電解質即可。

2017年9月12日 星期二

過度節食來減肥可能適得其反,了解正確的減重觀念

許多人對於減肥的方法就是計算卡洛里,希望透過節食來達成,但這是一個非常爛非常爛的方法,毅力不夠堅定的,可能越減越肥,太過堅定的,可能很傷身體,正確的減重觀念是甚麼呢?

『節食』會瘦,可能是個陷阱

每天攝取的熱量如果超過每天所消耗的,身體機能會將多餘的能量轉換成脂肪型態儲存起來,
累積未消耗熱量約7700大卡時,體重大概會增加1公斤左右,所以「少吃就會瘦」的觀念早已深植民心,
『節食』成為減肥的第一選擇,認為只要少攝取7700千卡熱量,體重自然就減1公斤了。
這個感覺很理所當然的邏輯,實際上是一個陷阱,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在滿足最低基礎代謝率(BMR)熱量的攝取下,正確的飲食觀念、加上適度運動,這個邏輯才會成立。

認識基礎代謝率

甚麼是基礎代謝率?是指一個人在靜止狀態下,身體為了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熱量卡路里數,
簡單的說,如果一個人的基礎代謝率是1300大卡,假設一整天都在睡覺,也都要消耗掉1300大卡,
通常基礎代謝率大約佔每日熱量消耗的60~70%,所以每個人大致上都能算出自己每日所需的熱量。

只要攝取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不就是躺著都會瘦?其實這個觀念是錯的

當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時,身體會發出訊號,降低基礎代謝率來維持基本運作,
由於基礎代謝率是人體熱量消耗的主要來源,代謝率一旦降低,熱量消耗也會大幅減少,
所以常會聽到節食中的人在說:「已經吃很少了,怎麼還瘦不下來!」就是這個原因,
如果這時變本加厲節食的更厲害,身體會發出更強烈的訊號,硬擠出一些熱量來囤積脂肪,能量不足部分,則犧牲正常肌肉來提供能量,肌肉減少,代謝率更進一步下降,將淪為「肌肉換肥肉」的惡性循環。
如果之後恢復正常飲食,由於身體已處於低代謝率狀態,正常飲食的量對於已處於失衡狀態中的身體,已經算是過量了,身體會快速堆積脂肪,會胖的的很快,而且通常會胖得比以前更胖,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所以犧牲基礎代謝率來減肥,是一項不明智之舉。

所以,我們減重時,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六個原則』來進行

  • 第一、就是不要讓身體緊張:不要採用過度節食來減肥,但可適度降低攝取的熱量,但熱量攝取不要低於基礎代謝率。
  • 第二、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人在睡眠時,代謝率很低,當開始進食時,代謝速度會隨之恢復變快,所以早吃早餐代表著身體越早啟動燃燒能量,所以早餐是基礎代謝的啟動器。
  • 第三、規劃熱量攝取的時段:同樣500大卡熱量的攝取,早餐吃與睡前吃對身體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一天活動的開始,基礎代謝開始加溫進行,所攝取的熱量會被消耗,後者是一天活動的結束,基礎代謝逐漸減緩,所攝取的熱量會被轉為脂肪儲存,所以在睡覺前的幾小時,儘量要避免大量進食。
  • 第四、均衡飲食:三大熱量來源蛋白質、脂肪、醣類佔總熱量建議的比例為:10~20%、20~30%、50~60%,攝取熱量的同時,必須兼顧維生素、礦物質的吸收量,減少純熱量的垃圾食物的食用。
  • 第五、維持一定的運動量:利用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或是燃燒脂肪是最佳的方式,如夠能透過運動來增加肌肉含量,更有助於基礎代謝率的提升。
  • 第六、清除體內宿便:清除宿便雖然可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但實質上並非燃燒脂肪,不過清除宿便後,小腹會變平坦,也可以達到纖體的目的,不也是減肥者的目標嗎?同時,由於宿便減少了,身體可以更容易吸收到營養素,間接地也可提高身體代謝的速度。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節食狂運動一定復胖!瘦體質關鍵就在代謝力



我已經什麼都不吃了,為什麼還是愈來愈胖?!


市面上有成千上萬種減肥方法,最直接想到就是節食或採取極低熱量飲食,每天少吃一些,好像就能瘦一點。

但是人類的身體機能是演化來的,過去,當老祖宗們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時,多半在鬧飢荒,為了保命,身體會盡可能降低能量消耗,強迫自己的身體努力儲存脂肪,只要一進食就會增加食物熱量的吸收率,於是當我們以挨餓來瘦身,卻反而讓肥肉堆積上身。


我周末瘋狂運動2 小時,為什麼肥肉還是減不掉?!

「卡路里進、卡路里出」的理論,讓人覺得:只要動得多就會瘦,但是,身體機能是演化而來,如果我們一次運動過度,超過身體負荷,一下子讓能量消耗太快,身體會誤以為你正遭逢野獸追捕。

為了儲蓄你逃命的本錢,這時的運動不但不會促進熱量消耗,相反的,當你運動過後進食,身體會更努力將熱量儲蓄起來,作為你逃命的本錢,於是讓你愈動愈肥。



飲食均衡、培養肌力、提高基礎代謝 才是瘦身關鍵

一說到減肥,許多過來人的經驗談一定會提到少吃多動這個方法,但是不知道原因就故意不吃,反而會得到反效果。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就與每個人的基礎代謝有非常大的關係。

簡單來說,基礎代謝率就是在維持人體基本機能之運作,有40% 來自肌肉,60% 來自大腦跟內臟消化器官。人一天所需要的熱量消耗,基礎代謝率就占了70%。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假設一位35 歲的女性,體重45 公斤、身高158公分,她的基礎代謝率約1200 大卡,一天所需要消耗的總熱量,包含了基礎代謝率、活動量及食物熱效應共約1700 大卡。

因此,想要健康減重又不痛苦節食,只要透過均衡飲食攝取足夠基礎代謝的熱量消耗,搭配其他活動量來增加個人總體熱量消耗,不但能夠減肥,也讓身體維持在代謝平衡狀態下,就能讓人看起來健康、氣色又好。


 節食減肥,導致基礎代謝率變低


若刻意節食,讓一天攝取的熱量低於基礎代謝率的1200 大卡,這時身體為節省未達基礎代謝率的熱量消耗,便會減少肌肉與內臟器官機能的活性,即便體重減輕,也會導致氣色不好,健康狀況變差。

 恢復進食,更容易復胖

一旦開始正常進食後, 由於這時的基礎代謝率已經低於健康狀態下的1200 大卡,就算每天攝取的熱量不變, 但是消耗的熱量卻沒有以前多,就會將多餘的熱量存成脂肪,讓原本瘦下來的體重再度飆升,反而變更胖。



提高基礎代謝率,加倍燃脂

因此,健康減重關鍵在於,均衡攝取營養、促進身體器官的活力、培養肌力, 進而提高能夠消耗熱量的基礎代謝率,才能加倍地燃燒脂肪和熱量,同時也讓體能更好、身體更健康。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節食減肥,當心越減越肥!基礎代謝率低更易吃胖

節食減肥,當心越減越肥!基礎代謝率低更易吃胖


要減肥,三分靠鍛煉,七分靠飲食。@視覺中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曾毅力、白恬

要減肥,三分靠鍛煉,七分靠飲食。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專門增開「體重管理門診」。

該院臨床營養科劉佳博士提出,減肥的玄機就在於先要穩住基礎代謝率。而且,要掌握科學飲食的方法。

專家提醒,瘋狂節食是減肥大忌。這是因為經常節食會使基礎代謝率降低,而且基礎代謝率一旦降低後,就很難再升回去。由於維持生命需要所消耗的能量越來越低,稍微吃一點,就會長肉。

專家警告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瘋狂節食是減肥大忌

劉佳說,想減肥,弄清楚「基礎代謝」這個詞的含義非常重要。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所有器官正常運轉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而減肥的玄機,就在於先要穩定基礎代謝率。

一般來說,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基礎代謝率會逐漸降低,原因是由於肌肉的損失,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相應也會降低。此外,如果出現內分泌系統失調,比如甲狀腺功能減低、腎上腺失調,也會導致基礎代謝率會降低。

基礎代謝率一降低,就意味着人在靜止狀態下,消耗的能量降低。所以,很多減肥者容易犯的一個致命錯誤,就是瘋狂節食。劉佳分析,這是因為經常節食會使得基礎代謝率降低,而且一旦降低後,就很難再升回去。由於維持生命需要所消耗的能量越來越低,稍微吃一點,就容易長肉。

當然,的確有人通過節食將體重降了下來,但是這種減肥方式非常容易反彈,尤其是在恢復飲食量之後。

誤區澄清

這8個減肥誤區一定要知道

誤區1:對每一卡路里都斤斤計較

其實,減少垃圾卡路里食物的量,增加好的蛋白質食物的量,如優格、海鮮、去皮雞肉和堅果等,再搭配低GI(即血糖生成指數)食物,減肥效果會更好。

誤區2:過度遵循少量多餐

雖然少量多餐有助於提高代謝、控制胃口。但是,過度分餐會讓人難以達到飽足感,反而容易吃過量。因此,不妨規劃好一天的三次進食,並將卡路里攝取提前到早餐和午餐,也有助於有效減少體重增加。

誤區3:攝取單一種類的食物

網絡上流傳的單純蔬菜熬成的巫婆湯、無澱粉飲食法、白肉蛋白質飲食法等,都會讓營養攝取不均,造成身體的隱性飢餓。如果採取這種方法減肥,一旦恢復正常飲食,體重就會上升。

誤區4:晚上7點後不吃東西

每個人每天所需的熱量都不相同,就算晚餐不吃,白天的熱量還是在那裏,所以,如果白天攝取的卡路里超標,即使晚上7點後不吃東西,還是一樣會囤積脂肪。

誤區5:不吃白飯、麵條類澱粉食品

澱粉是身體所需的營養,缺少澱粉的攝入,反而會造成食慾旺盛,從而亂吃其他東西,最終導致減肥失敗。

誤區6:不吃正餐

如果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食,身體反而會把下一餐轉變為脂肪,而且,如果吃的食物不夠多,無法燃燒熱量,身體也會將這些食物變成脂肪。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誤區7:只吃低脂食品

低脂食品並不代表沒有「卡路里」,而且低脂的東西通常會添加許多砂糖與人工甘味劑,這兩樣東西反而會讓人想吃更多東西。此外,低脂食物經常無法給人帶來飽足感。

誤區8:只吃瓜果,不吃肉

劉佳說,減重時是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主食、少吃肉。可很多時候,大家會把「少吃肉」變成「不吃肉」,「多吃水果」變成「吃很多水果」。時間長了,體重是會減下來,但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皮膚差、易掉發等問題也會隨之而來。而且,人體也易浮腫,甚至會導致體重反彈。

肥胖標準

男性腰圍>90cm

女性腰圍>85cm

怎樣才算肥胖?一看人體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按WHO標準來對照,BMI指數在18.5~24.9之間為正常體重、25.0~29.9 之間為超重、大於30.0的則為肥胖。二看腰圍。男性腰圍大於90cm,女性腰圍大於85cm,都屬於腹型肥胖。

專家教路

怎麼吃更減肥?

1.少吃多餐

想減肥,穩定基礎代謝很重要。

劉佳說,對於吃貨而言,少食多餐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你的基礎代謝率沒有損傷,只是想單純地提高,一天吃4~5頓,每頓7分飽,少食多餐可維持基礎代謝的穩定。但是,如果身體因為過度節食「不聽話」了,還是應堅持一日三餐,每餐8分飽的好習慣。

2.三餐結構合理

當然,少食多餐也不能瘋狂無節制。會吃的關鍵在於三餐的結構:40%的碳水化合物、40%蔬菜、20%蛋白質。西蘭花、菠菜等蔬菜能夠幫助消化,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增長,而肌肉可大量消耗熱量。而且,消耗蛋白質也需要額外的能量。這些都可以有效地提高代謝水平。

3.多吃魚肉

劉佳認為,減肥者一定要明確一個概念:引起肥胖的原因,並不是肉本身,而是肉裏面的脂肪。減肥時即使完全不吃肉,脂肪也不會被徹底代謝,其減掉的體重,大部分都是對人體非常重要的肌肉和水分。而且,高蛋白飲食能增加體內白蛋白和球蛋白,提高血液膠體滲透壓,有利於脫去多餘的水分(浮腫)。所以,減重時不能以減少肌肉蛋白含量和體內免疫蛋白結構蛋白為代價,應該適量吃肉。但是,要正確選擇肉的種類,例如,可用魚肉代替其他肉類。

4.適當攝入辣椒素

劉佳說,辛辣的食物中含有辣椒素,可提高人體溫度,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想輕鬆瘦肚子?先培養瘦腹力的7大正確觀念!

想要擺脫身上的鮪魚肚、游泳圈,要有正確的觀念。觀念對了,目標才不會偏離,更不會因為錯誤的想法,失去健康與健身樂趣。

觀念1:每個人都要瘦肚子,變美變健康

現在人流行瘦肚子, 我舉雙手贊成,而且應該推廣讓人人都來瘦肚子,不管你是男生或女生!而我支持瘦肚子的理由是為了兼具健康與美感。
愛美是人的天性,我們應該去發揚光大,就像古希臘的雕像一樣,讓美變成一種可以源遠流長的文化與流行,但是如何結合對人身體的健康,讓人因美而更有動力追求健康,讓人因美而更願意運動。
瘦肚子豈止是瘦肚子而已,瘦肚子是要讓身體變美、變有線條、變得更健康。光是講求「瘦」是不健康的!特別是現代人,以為瘦就是好,那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讓身體的功能正常、肌肉有力量,身體的整體體態均衡好看,日常活動時不會一直感到這裡痛、那裡痠,這樣才是我想教大家的「瘦腹力」。


觀念2:瘦肚子前,先擺正脊椎

瘦肚子絕對不會是只有「肚子」的事,那是攸關全身體態的事。許多人總是不斷的抱怨自己的肚子太凸,以為那是肚子太大,其實不一定是肚子大,更有可能的是腰椎和骨盆的問題。
你可以試試看,把腰挺得更出去一點,假裝像是懷孕的孕婦,你會發現你的肚子瞬間變大了。所以,肚子大,別先怪罪肚子,要先確定肚子裡的「骨架」是不是太凸了。否則,即使你的肚子只剩肚皮,依然看起來像挺著大肚子一樣,那就更難看了。
所以要瘦肚子,不是先把肚子變瘦,而是要先把骨架調整好,讓身體骨架先變成一個「瘦體骨架」,讓每一節脊椎關節與骨盆在一個對的位置、優美的排列,這樣同時會有兩個好處,一是看起來苗條好看,二是身體動起來優美順暢。這樣才可以同時兼顧健康與美感。

 正常脊椎從側面觀察,是呈微微彎曲的S形,而脊椎從脖子到屁股,分別為:七節頸椎、十二節胸椎、腰椎、薦椎(五塊骨頭合成)、尾椎(四塊骨頭合成),共有塊脊椎骨所構成。

觀念3:先瘦腹腔,再瘦肚子

要瘦肚子,要先讓肚子往內縮。其實肚子的裡面就是腹腔,腹腔如果很大肚子看起來當然大。你可以把肚子想成腹部肌群套在腹腔外面,腹腔越大肚子就越大。多數人總是把大肚子的主要原因歸咎於「油太多」,以至於肚子大,但是腹腔大其實也是大肚子的元兇之一。
為何腹腔會變大?又如何讓腹腔變小?其實關鍵就是:腹部核心力量。腹腔是被最裡層的腹橫肌包覆著,而包覆在腹橫肌之外的才是我們熟知的腹部肌群。所以,腹腔會變大,是因為包覆腹腔的腹橫肌鬆弛無力。要把腹腔變小,那就要讓腹橫肌變強、變有力,可以控制腹腔的大小。這樣先把腹腔變小,再來瘦肚子,也同時會有兩個好處,一是腹部在油還沒變少的情形下,肚子就先變小了,二是把腹橫肌鍛鍊好,腰部的痠痛會變少,身體的表現會變好。


觀念4:不是肚子胖就練肚子,降脂為優先

要瘦肚子的人,最常做的運動大概就是仰臥起坐了吧!「練哪裡就瘦哪裡」這樣的想法對嗎?如果這樣的想法是對的,還會有那麼多不同於仰臥起坐的書籍來教你瘦肚子嗎?
相反的,動得越多訓練越強的肌肉會變大還是變小呢?所以,當你開始鍛鍊你的腹肌時,其實你是在把你的腹部肌群變大喔!跟你想要的瘦肚子可是背道而馳的。如果你不先降低身體表層的油,就把腹肌練壯,就好像身上穿著一件厚厚的「油皮大衣」,即使是有健壯結實的八塊肌,看得到嗎?肚子看起來會變瘦嗎?


先降低全身的脂肪!這是瘦肚子,也是瘦全身,更是讓身體更健康的第一步,把身體的脂肪降低,同時也會降低身體中不好的血脂肪(三酸甘油脂),不只可以健美你的身材也可以清掉身體裡不好的油脂,可以說是一舉數得的絕佳健身方式。
要降低全身的脂肪也沒有捷徑。所有市面上宣稱可以降低體脂的藥、保養品、營養品、飲料,或任何神奇的能量石、器具、機器、磁場⋯⋯甚至抽脂、手術,都不是我要推薦你降低體脂的方法,因為只要你不是透過自己身體運動而達到的降體脂,都不可能因此讓你的整體體能變好,更不可能把身體從根基改變起讓代謝、免疫、循環系統一起增強。
當然,也不可能有一步登天的神奇運動可以讓你在短短幾天內就可以明顯看到減體脂的成效。這需要循序漸進、持續一段時間,就像學會開車一樣,你得要一步一步來,漸漸熟悉,別以為今天卯起來猛練明天就會有令人驚喜的成果,有時候一次運動過度,造成身體的過度疲勞,反而形成身體的壓力,降低了身體的代謝效率。所以,每天運動一小時,比一天運動三小時然後三天不運動要好。

 ▲腹橫肌是最深層的腹部肌肉,其肌纖維呈水平方向分布,收縮腹橫肌會壓縮腹腔,因此若能鍛鍊腹橫肌變得緊實,腹腔相對會變小。

觀念5:提升肌肉量,燃脂更有力

你知道自己身體的「耗油引擎」是多少CC數嗎?就像汽車一樣,3000CC汽車的耗油量就會比2000CC的汽車耗油量大。你的「耗油引擎」CC數越大,你的燃脂能力就越強,不管你是靜止不動或劇烈運動,只要你的「耗油引擎」CC數越大,你就越容易把吃進身體的熱量消耗掉。
我說的「耗油引擎」就是身體的肌肉,肌肉量越大代表著身體能夠消耗的熱量就越多,因為我們身體除了內臟和大腦的運作需要熱量外,大多數的熱量都是經由肌肉代謝掉的,所以肌肉的多寡決定了身體可以代謝熱量的多寡。這就是我們在做身體組成分析時常聽到的「基礎代謝率」(BasalMetabolicRate,BMR)。
「基礎代謝率」,是指一個人靜臥時,每小時每一平方米的身體表面所能代謝(消耗)的最低熱量。通常是用一個人在檢測時一小時內所能消耗的氧氣來做評估。而身體耗氧越多也就代表身體能代謝的熱量越多,一般而言,除了疾病外,基礎代謝率越高的人,就代表著較高的肌肉量,也就是「燃油引擎」CC數越高。
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瘦肚子計畫要有效率,除了要消耗身上多餘的脂肪外,同時還要增加身體的肌肉量,這樣不只可以讓你的身型更健康,同時也會讓你每一次運動後的消脂更有效率。

觀念6:瘦肚子,要有紀律

沒有紀律,就像一灘死水到處蔓延一樣,頂多就是個臭氣薰天的沼澤,唯有紀律限制了水,變成了河岸有了河道,這才會讓水流動,成為大江大河。同樣的道理,沒有紀律來限制自己,是無法瘦肚子的。紀律就像紅綠燈一樣,這樣的限制為的是不要讓自己發生危險。而瘦肚子紀律就是:持續做對的事。
瘦肚子從基礎開始,別好高騖遠沒有仙丹可以讓你一夜就瘦肚子成功,一切要從基礎做起、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會成功。
現代人講求速效,總期待今天做明天就看得到效果。瘦肚子跟生小孩不一樣,它不是把身上集中在一起的一塊肉給取出,而是要把分布在肚子、全身表皮與身體裡面,甚至內臟、血液裡多餘的油脂給「代謝」出來,這樣的瘦肚子才健康才長久。所以,要一步一步來,沒有特效藥,更不可能一針見效,有些疾病可能無法根治,但是瘦肚子卻有可能根治而不復胖。關鍵要從心態、運動、保養、營養四個方面做起,不可以急也不可以停。


觀念7:瘦肚子是和自己比,不是和別人比

不要羨慕別人的肚子,你是要瘦自己的肚子,只需跟自己比。
請把所有的關注點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不管你現在的肚子有多大,只要你持續做對的事,你的肚子就會一天天消瘦,你也會一天天健康,總有一天就會達到你要的目標。偶爾欣賞別人的好身材來砥礪自己可以,但不要因為自己還沒有像別人而洩氣,畢竟瘦肚子不是跟別人競賽,而是要看到自己一步一步的進步,所以只要自己有進步,不管是身體感覺更健康、感覺更輕盈或覺得肚子小了,褲子變寬鬆了,都要給自己鼓勵打氣,哪怕是一點點的小小進步,都值得你慶祝。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無氧+有氧運動交替 燃脂瘦身效果超乎想像

為了甩掉肥肉,下班後雖然很累了,還是拿出堅強的意志力走進健身房、踏上跑步機開始運動!氣喘吁吁跑了30分鐘,低頭一看螢幕顯示的熱量消耗量,居然只有區區200大卡!吃一碗白飯的熱量大概就有360大卡,一下就把消耗掉的熱量補回來。每天這麼辛苦運動,真的會瘦嗎?


大家都知道,除了控制飲食,規律運動也是減重的金科玉律。不過,許多民眾都在運動的過程中感到很氣餒,因為不管跑得多久、多累,好像還是沒有變瘦。怎麼會這樣呢?
運動分成有氧無氧 鍛鍊肌肉有助減重
首先,我們應該先了解「運動」對瘦身的意義。運動可分為有氧運動(游泳、慢跑、打球、跳舞、騎腳踏車等)和無氧運動(重力訓練、仰臥起坐等),前者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後者主要是鍛鍊肌肉耐力。進行有氧運動的時候,我們可以較順暢、規律地呼吸,而進行無氧運動的時候,呼吸沒有固定的節奏,還可能常常喘氣。
不過,無論是有氧運動還是無氧運動,都有助於增加肌肉功能,而「肌肉」在減重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只要正確鍛鍊肌肉,就不必特別拘泥於跑步機上的熱量消耗數字;因為,肌肉功能力增強的好處,是不會顯示在健身器材上的。


體溫上升好處多 脂肪燃燒效率增加
擅長減重塑身的中醫師張若偉表示,肌肉除了維持人體的姿勢、幫助我們活動之外,還有一個許多人不知道的作用─提高體溫。運動一段時間之後,肌肉功能提升,肌肉量增加而且變得結實,體溫就會跟著上升。體溫每上升攝氏1度,基礎代謝率會隨之提升約12%,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量也會增加,而生長激素可以分解脂肪、幫助燃燒脂肪
運動之後,由於肌肉受到鍛鍊、體溫升高,血液循環也獲得改善,透過一連串生化反應,脂肪的「燃燒效應」可以長達約12個小時。因此,大家看到跑步機上熱量消耗的數字雖然不多,但並不代表對減重沒有幫助。只要維持正確的運動習慣,「連睡覺都在瘦」確實是有可能的!

2017年4月14日 星期五

突破減肥停滯期!牢記6原則提升基礎代謝

許多人減肥時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成功減重了一段時間後,體重卻持續卡在某一個數字,再也降不下來,進入了減肥時最煎熬的「減肥停滯期」。不過,遇到減肥停滯期千萬別放棄,此時正是考驗你能不能堅持,成功擁有完美身材的決勝點。讓營養師及中醫師告訴你,該怎麼吃才能正確擊敗「減肥停滯期」,擁抱窈窕曲線。


體重停滯別擔心 「減肥停滯期」是身體正常反應
營養師謝馥如表示,當你為了減肥徹底貫徹運動、少吃,會讓身體誤以為你正處於挨餓狀態,便自動開啟保護機制,儘量吸收攝取的熱量,也會降低身體的基礎代謝率,減少能量消耗。
過了一段時間後,基礎代謝率降低,身體也適應了此時的飲食狀態及運動量,熱量攝取與支出達到平衡,體重就會停滯,其實「減肥停滯期」是身體為了因應熱量攝取減少,所產生的正常反應。
節食只減去水分、肌肉 基礎代謝率易下降
雖然減肥停滯期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但是若以過度節食的方式減重,如攝取的熱量比基礎代謝所需要的熱量還來得低,當身體無法維持健康的生理機能,就會加速基礎代謝率下降,減緩因熱量不足造成的身體傷害。此外,過度節食往往先減掉的是身體的水分與肌肉,這也是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基礎代謝率=身體維持基本生理運作所需熱量
什麼是基礎代謝率呢?營養師謝馥如指出,所謂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可以想像成躺著不動,人體為了維持呼吸、心跳、血液循環、體溫、腎臟過濾作用、肌肉張力、神經傳導、內分泌、細胞代謝等基本生理運作,所需要最低熱量的消耗情形。


此外,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也與肌肉量有關,男性的基礎代謝率比女性高,原因之一為男性擁有的肌肉組織比女性多。想要知道自己的基礎代謝率,最精準的方式就是使用儀器來量測,也可以應用Harris-Benedict公式簡單計算出基本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 BEE):
男性:66+13.7×體重(公斤))+(5.0×身高(公分))-(6.8×足歲年齡)
女性:665+(9.6×體重(公斤))+(1.8×身高(公分))-(4.7×足歲年齡)
營養師謝馥如指出,人體每天消耗的熱量,大部分運用於基礎代謝上,約佔一天需求熱量的70%。不過,由於肌肉組織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等種種原因,導致基礎代謝率隨著年齡增加而下降。


突破減肥停滯期關鍵 營養師:提高基礎代謝率
了解了基礎代謝率後,那麼該怎麼做才能突破減肥停滯期?營養師謝馥如指出,突破減肥停滯期最需要的是「提高基礎代謝率」,一旦基礎代謝提高突破停滯期後,就會再邁入下一個減重突飛猛進期,而且也比較不易復胖。
由於每個人的減肥停滯期長短不同,此時若意志不夠堅定,挨不過減肥停滯期,一旦回復原來的食量與運動量,面對的就是「復胖」的到來,而且往往增加的是油膩膩的體脂肪。
用吃的也能提升基礎代謝率 飲食6原則報你知
營養師謝馥如表示,一般來說,克服停滯期最好的方法是增加運動量,因為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不過,除了運動外,食物也有助於提升基礎代謝,除了飲食均衡,以下介紹有助於突破停滯期的飲食原則。


飲食原則1/攝取足夠蛋白質食物
攝取足夠蛋白質,不只可以補充因減重與運動而分解流失的肌肉量,蛋白質中的支鏈胺基酸成分,還有助於肌肉蛋白質合成,預防運動時肌肉蛋白質分解與流失,避免基礎代謝率因為肌肉量降低而下降。
此外,蛋白質飲食在消化吸收過程中的產熱效應也比較高,可以增加熱量的消耗。一般建議正常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1公克蛋白質」,而進行肌力訓練的人,每天可以攝取約「每公斤體重× 1~1.5公克蛋白質」食物中的黃豆與黃豆製品、瘦肉、鮮乳與乳製品、魚、全穀類與堅果種子等,都富含蛋白質。
飲食原則2/含有礦物質「碘」的食物
甲狀腺素能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氧消耗與產熱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率,因此攝取足夠的碘,有助於甲狀腺素正常生成與分泌。海帶、海苔、紫菜、魚貝蝦等食物都含有碘。
飲食原則3/廣泛攝取含有維生素B群的食物
維生素B群是參與體內營養素代謝的重要輔酶,有助於維持新陳代謝、有效率轉化與運用能量。全穀類、小麥胚芽、啤酒酵母、蔬果、豆類、奶、蛋、肉類等,都是可以獲得維生素B群的來源。
飲食原則4/咖啡
研究發現,黑咖啡中咖啡因成分,能夠抑制分解cAMP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因此運動前若能適量飲用黑咖啡,能夠促進身體脂肪分解代謝,提高新陳代謝,具有影響運動燃脂、強化肌肉活動力與加強運動體能的效果。


飲食原則5/綠茶
綠茶含有兒茶素與咖啡因,能夠抑制體內COMT酵素與磷酸二酯酶活性,促進正腎上腺素、cAMP對於脂肪細胞造成脂肪分解的效果,也能促使身體的代謝速率提升。
飲食原則6/辛辣食物
胡椒粉、辣椒、咖哩粉、薑 、蒜、蔥等所含的天然辛辣成分,食用時會產生輕微灼熱感、也有助於提升體溫,發汗暖身來提高新陳代謝。
不過,特別要注意的是,咖啡、綠茶、辛辣食物,雖然對提升基礎代謝「有幫助」,但並非「必要」或「非常重要」,必須視個人體質調整食用量,適量食用,而辛辣食物不建議食用過多、亦不宜長期食用。
【營養師小叮嚀】:
除了正確的飲食原則外,規律、適當的運動也有助於效提升基礎代謝率。當身體進行超過30分鐘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後,就會開始促進體內脂肪代謝、分解,此時若再搭配重量訓練,增加肌肉質量,便能有效提高基礎代謝率,達到增肌減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