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瘦」不了與便秘相關?林黑潮:一點關係也沒有!



「無便一身輕」對於許多人來說,減肥就好比戰爭,需要長期抗戰,便秘常讓人聯想到肥胖,所以肥胖常會歸咎便秘,林黑潮醫師指出,事實上,便秘與肥胖一點關係也沒有。
林黑潮診所院長林黑潮認為,現在會將便秘與肥胖連結一起,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商業操作,市售標榜瘦身減肥的產品,絕大部分都是緩瀉劑可清除大便,大便排出,體重立即下降,就將排便輕易地與瘦身減肥連結一起,事實上,排便與瘦身減肥毫無關係。
林黑潮舉例說明,大便原本不應該算在人的體重,但只要量體重時有大便在體內,體重計顯示出來的重量,是你當時原來的體重加大便的重量,只要把大便排掉就少掉大便的重量,體重計馬上變輕。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林黑潮進一步指出,就如同外套不應該算人的體重,當你穿外套量體重,體重計會顯示你的體重加外套的重量,當你把外套脫掉量體重,體重就馬上變輕;清除大便後體重變輕,就如同脫外套量體重變輕一樣,都與減肥沒有關係。
林黑潮強調,「減肥」是要把身體的脂肪減掉,要減掉身體的脂肪需要靠熱量負平衡,而不是靠清大便。存在身體脂肪已經無法跑回大腸從大便排掉,只能靠日積月累的熱量負平衡,點點滴滴的從身體燃燒消耗掉。所以千萬不要用瀉藥來減肥,那減下來的體重只是假像,身體的脂肪毫無動搖。
林黑潮醫師認為,現代人攝取過多的「食品」,少了許多的「食物」,食品與食物最大的差別在於,食品大多經過加工所製成,因而去除掉許多原本食物中的「粗」成分,當纖維攝取不足時,就會容易產生「便秘」。
「腹部的活動對腸子的蠕動是很重要的。」林黑潮提到,現代人由於諸多原因疏於「活動」,活動量少也會讓腸子蠕動的速度變慢,壓力也會影響自主神經的失調,並可能壓抑腸子的蠕動,活動量少及壓力也是排便不順常見原因。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林黑潮表示,減重者很容易遇到便秘的問題,因為當食量下降,大便量就會減少,大便量減少就會降低大腸的刺激蠕動,造成大腸蠕動變慢進而導致便秘,所以減重者在飲食方面,多攝取含纖微量食物,少精緻食物,用對方法才能早日告別肥胖。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與習慣逆向操作 林黑潮享「瘦」快樂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時代裡,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肥胖的困惱,而減肥不僅早已成為各方話題,甚至可說是全民運動,不少人終其一身為肥胖所苦,讓自己像神農嘗百草般試驗各種方式,但卻依舊無法健康瘦下來,甚至失去信心。
在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肥胖」為一種疾病,不健康的飲食與不正常的運動,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肥胖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計。
林黑潮診所院長林黑潮醫師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國人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為38%,雖比2008年調查時的44%下降,但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卻有8項死因與肥胖有關,加上講求在「瘦」才美的時代,讓許多人開始實行減肥。


親身經歷從肥胖到找出健康瘦身方法的林黑潮表示,他是小兒專科醫師,由於小兒科病人很多,長期坐在位置上不動,讓當時體重達96公斤的他,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下背痠痛到幾乎無法站立,後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由於身體過度肥胖,導致腹壓過大使脊椎無法承受,也讓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找上門。
林黑潮說,當時他開始重視自己肥胖的問題,他了解肥胖跟本身作息相關,因此,開始鑽研各式的減肥方法,並嘗試坊間各種千奇百怪的偏方。在過程中,他發現許多以訛傳訛的方法是無效,甚至是傷身的,也讓他更認真研讀生理學、藥理學、運動醫學等,才發現「減肥」並非難事。

https://www.dr-heichao.com.tw/online_index.php

「只要讓攝取小於消耗,就可達到熱量負平衡。」林黑潮認為,減肥無需艱深理論,只要改變原來「正平衡」的生活形式,調整成「負平衡」,減肥就自然發生,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減肥的過程把「負平衡」變成生活常態習慣,將來自然就不會復胖。


林黑潮說,當時他自己身體力行,採行均衡飲食,食物種類不限制,只是刻意減量。這一種減量的均衡飲食,就讓他自己健健康康的一年減掉24公斤,且再也沒有復胖的問題。
林黑潮指出,從沒想過自己會跟「減肥門診」扯上關係,一開始純粹只為了自己需要減肥,當親友患者發現他體態明顯改變,就來拜託他幫忙減肥,他就把這一套減量的均衡飲食,很用心的寫成衛教手冊,讓每個想減肥的朋友,可以得到正確的減肥觀念和方法,也就自然而然地開辦「減肥門診」。
「人在跟習慣對抗時,一定有困難,並非人人皆可跨過去。」林黑潮強調,許多患者一開始都以為他是透過藥物控制體重,但後來發現醫師是從衛教開始,教他們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並藉由科學中藥、保健食品等輔助降低食慾,達到將體重往下降的作用。
林黑潮表示,剛開辦減肥門診時,他將減肥的過程與方法,採一對一門診衛教的方式進行,灌輸正確的減肥觀念,且持續了10年,但隨著患者的增加,開始採行團體衛教方式進行,希望藉此幫助更多的人健康瘦身。他強調,唯有觀念對方法才會對,方法對就可以達到健康、人性、不復胖的減肥方式,因為人性所以減肥變得簡單,可長可久,就可享「瘦」快樂。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關於熱量平衡,你的熱量攝入減少是安全的嗎?

熱量平衡是指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與集體活動消耗的熱量相等。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人體是怎樣支出熱量的。


第一:靜息代謝。靜息代謝是指人為維持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如呼吸,心跳等,所消耗的能量,約占每日總熱量消耗的65%。


第二:身體活動。顧名思義,就是在你工作,學習,運動的時候,所消耗掉的熱量,約占每日總熱量消耗的25%。








第三:食物熱效應。食物熱效應是指,人在進食後,消化吸收所消耗的熱量,約占每日熱量總消耗的10%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health/z84x33.html


第三:食物熱效應。食物熱效應是指,人在進食後,消化吸收所消耗的熱量,約占每日熱量總消耗的10%









而熱量的攝入,就是大家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人體每天需要攝入多少熱量呢? 由於年齡、性別和活動水平的不同,每個人每天熱量攝入需求是不同的。大多數久坐少動的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需要大約1600千卡的熱量。大多數兒童,經常運動的女性和許多久坐少動的男性每天需要攝入大約2200千卡的熱量。大多數青少年和經常運動的男性每天需要攝入熱量2800千卡左右。



如果你希望減肥,那麼你每天消耗的熱量,就要大於吃的熱量,這叫做熱量負平衡。最適宜安全的熱量消耗的差值為每天500-1000千卡,因為每一公斤的脂肪熱量約為7700千卡左右,如果每天消耗和攝入的差值為1000千卡,7天就是7000千卡,等同於每周減重1公斤。但要注意的是,每天熱量攝入不要減少超過1000千卡,這會導致肌肉流失,給機體帶來過多的應激反應,減緩脂肪消耗。

2017年5月18日 星期四

當心!5大NG習慣恐害你養成易胖體質

「唉,為什麼怎麼減都瘦不下來?」「天哪!我連喝水都會胖!」「怎麼才瘦沒多久又胖回來了!?」這樣的話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被奉為許多人一輩子課題的「減肥」,的確深深困擾著和身上肥肉「斤斤計較」的男男女女們。肥胖唯一因素:吸收大於消耗。


其實「減重真的不難」-這句話絕非空泛的口號,只要有了正確觀念,用對方法,就可輕鬆打擊身上肥肉,不只外表變美麗,從此向異樣眼光說掰掰,更重要的是,藉由減肥找回自信、找回健康,更要用對正確的方式,打造出永不復胖的體質。要打擊罪惡的敵人—「肥胖」之前,一定要先深入了解它,找出讓我們肥胖的真正罪魁禍首。
為什麼會胖?排除掉任何病理性,也就是因為生病導致肥胖的因素之外,其實真正讓我們變胖只有一個原因,即:「每日攝取食物超出每日活動所需。」也就是說,一旦人體吸收熱量大於消耗熱量,「進」大於「出」的時候,產生了「熱量正平衡」,就會有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囤積在體內,自然形成了肥胖。
反過來說,若是每日攝取食物不足每日活動所需,吸收熱量小於消耗熱量,「進」小於「出」,此時不足的熱量由庫存的備用能源(脂肪)供應,脂肪被消耗掉,產生「熱量負平衡」,就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維持熱量負平衡 是減肥不二法門
由此可知,減肥的不二法門,就是:降低熱量攝取,增加熱量的消耗,刻意營造出熱量負平衡的生理狀態。當身體處在熱量負平衡, 脂肪就會被當作備用能源燃燒使用,減肥也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所謂的降低攝取,當然就是要在飲食上做「量」的調整,而增加消耗,指的就是要運動。聽起來簡單,事實上也確實不難,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越人性的減肥方式越有效,只要跟著我們後面章節提到的方式,正確的做到飲食調整及運動,瘦下來絕非難事。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藉著減肥的過程,幫自己建立一個有別於以往、減量又穩定的飲食習慣。唯有把新的飲食習慣建立成功,才能擺脫舊的、過量的飲食習慣的操控,減肥才算是大功告成。因此,飲食調整愈成功,減肥效果愈好,而且是不復胖的最大保證!
* 人體熱量的消耗主要有三個部份:*
人體的「基礎代謝率」,約佔人體總熱量消耗的65至70%。身體活動所需的熱量,約佔總熱量消耗的15至30%。消化食物所需的熱量,約佔總熱量的10%。由此可知,對一個無運動習慣的上班族,基礎代謝率佔了人體大部份的熱量消耗,也就是說,代謝速度慢的人,在減肥時一定較吃虧,而體重增胖的機會卻比別人大。
生活壞習慣導致發胖結果
俗話一句:「羅馬並非一天造成的。」感覺易胖的原因,事實上不是體質的問題,有絕大因素可能是你的「生活壞習慣」造就而成的。
面對生活中容易導致發胖的壞習慣,我們常常沒有自覺且容易自我鬆懈,等到忙碌的一天度過,又無法在一天結束後自省,於是肥肉就日積月累的找上身了。既然下定決心要開始你的減肥計畫,就必須要有一些基本認識, 以下介紹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的變胖習慣:
NG習慣1/吃飯速度很快
因為進食速度太快,食物沒有經過太多咀嚼,便以大分子的形式進入胃部,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這時候胃部就必須分泌更多胃酸以幫助消化,不僅增加腸胃的負荷。長時間狼吞虎嚥也容易導致胃病、腸胃炎、腸胃吸收困難、胃潰瘍、十二指腸炎等消化器官疾病。


人體內的滿腹中樞神經,在剛開始進食的時候並不會馬上運作, 必須在吸收了糖分,使血糖值升高,然後受到了脂肪或蛋白質的刺激,從十二指腸分泌賀爾蒙,於是胃壁膨脹……經過一連串的過程, 我們才會開始感覺到「肚子飽了,吃不下了!」。這樣的過程是在開始吃飯後的20~30分鐘才開始作用。
進食速度太快除了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之外,當食物囤積在胃部, 久而久之胃的部位就會特別突出,一旦進食量超過胃的負荷,還容易將胃口養大,變成小腹婆、大肚男!
NG習慣2/多以麵食和麵包為主食
以麵粉製成的麵類或是麵包,比米飯更容易被身體吸收,特別是麵包,有些雖然從外觀上看起來不油,但其實在製作過程當中已使用油脂、砂糖、人工調味料,麵包也是升醣指數高的食物,糖份容易轉化成脂肪造成血糖快速上升,於是身體開始分泌胰島素,使身體更容易吸收脂肪!因此,遵守適量的飲食原則,我建議大家在三餐中只取一餐食用麵類或是麵包較佳。
NG習慣3/每餐都吃水果
「林醫師,水果對健康不是有益無害嗎?怎麼吃水果也會胖?」相信這是很多減重者的疑問。其實有許多高糖份的水果如果食用過多,反而會使卡路里超標!
減肥期間建議選擇食用糖度低的葡萄柚或是莓果類,並且選在每天開始的早晨吃吧!不僅能轉換成能量消耗掉,吃對水果還可以幫助你提升接下來的工作效率、抗壓能力,如:香蕉,含有鎂能幫助安定神經系統;蔓越莓,含有鋅能減輕疲勞、避免精神渙散;蘋果,含有硼能夠影響腦部電流活動,有助大腦反應靈敏。
NG習慣4/搭捷運或是公車時,總是先找椅子坐
搭捷運或是公車時,其實光是站著,就有如做了伸展操一樣的效果。站著30分鐘約可以消耗45卡路里,比起坐著不動,大約可以消耗一倍以上的卡路里。
NG習慣5/洗澡屬於早晨淋浴派
忙碌的時候,可能有許多人是利用每天的早晨淋浴解決洗澡問題,不過,利用晚上脂肪易堆積的時候泡個澡,可以促進新陳代謝, 也可以消耗卡路里。此外,飯後入浴可以消耗攝取到的卡路里,而飯前入浴的話,則可以達到抑制食慾的效果。每一種食物都含有對身體重要的營養,不挑食、也不過度吃某種食物,才會身體健康、營養均衡。